首页

欧美调教

时间:2024-05-06 01:04:24 作者:中法企业积极探寻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浏览量:69113

  中新社巴黎5月5日电 题:中法企业积极探寻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中新社记者 李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启程前往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中法两国元首均高度关注绿色低碳发展及气候变化等相关议题。在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战略引领下,中法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企业正积极探寻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成效斐然。

图为当地时间4月24日拍摄的中联重科展台。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法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法国在追求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增长为其突出目标。中国企业看好法国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前景,纷纷寻求大力开拓,并尽力满足法国客户和市场需求。

  4月底在巴黎举行的2024年法国巴黎工程机械展(INTERMAT2024)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便以“绿色装备,智领未来”为主题,携数十款产品参展。

  “绿色”产品是中联重科此次参展的主要亮点,其中包括混合动力搅拌车、电动高空作业平台、锂电工业车辆等新能源产品,以及搭载节能降耗技术的多款工程车辆,助力行业低碳发展。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副总经理黄成娅在展会上说,此次参展的产品是中联重科新一代产品的代表,具有绿色、智能、高端的特点。她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看好法国和欧洲市场,认为这里将成为未来的企业“增长级”之一。

  黄成娅认为,绿色低碳已成为欧洲市场的大趋势,绿色低碳相关产品覆盖领域也会铺得越来越广,此次展会期间已有不少企业的相关展品亮相。她透露,法国市场体量相对较大,客户对中联重科相关产品接受度较高。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之中,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

  中法电力合作协会主席富尔卡德(Fabrice Fourcade)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在绿色经济和低碳领域的利好政策激发了外企在中国进一步开展投资项目的浓厚兴趣。在此背景下,不少法国企业在中国绿色低碳转型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寻求深耕中国市场。

  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Bruno Chevot)近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达能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不断支持中国社会持续进步。他说,“为中国赋能”,首先是为健康赋能,多年来,达能立足自身优势,持续为中国消费者健康赋能;其次,是为低碳发展赋能。达能在中国不遗余力践行绿色生产,助推节能减碳。

  谢伟博举例说,达能旗下品牌脉动的两家工厂在饮料行业率先获得碳中和工厂认证,2023年全部脉动生产工厂都实现了碳中和。

  据介绍,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脉动宣布成立“同护地球”产业链气候行动基金,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快低碳能力建设,推广使用绿色能源、优化产品包装及采用绿色物流,持续倡导绿色消费及循环经济。

  本月初前来巴黎出席第二届中法全球治理论坛的中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表示,他参与调研的中国企业希望与法国合作,也关注如何保障中法双方企业的利益。他认为,在电动车、光伏组件、锂电池方面,希望能够“有饭大家吃”,有中国企业的一份,有法国企业的一份,还有第三方的一份。

  张燕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法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很大合作空间,双方要在去贸易保护主义、超越地缘政治分歧和冲突等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在相关领域实现全面的对话与协调。(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听花酒涉嫌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询问

加开长途直通列车主要为长三角地区至湖北、湖南、江西等方向;短途管内列车主要为上海至杭州、南京、合肥、阜阳、温州、安庆等方向。

白宫:因伊朗空袭以色列 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新制裁

会上,满帮集团高级副总裁谭远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正在各垂直细分领域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利用互联网资源,大幅提升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他认为,未来,网络货运仍将高速增长,同时将带动产业集群共同发展。

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北大行:唱响“希望的田野”

现在的问题是,婚姻的成本太高了,高到结次婚需要倾尽全力,需要父母倾尽所有。这样的婚礼是不是过于沉重了?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完美婚礼,那婚姻本身就已经变味了。说到底,这样一场以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换来的所谓完美婚礼,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啃老。

国家数据局: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

能否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一不是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中发展壮大、成就辉煌,也无一不是在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声色犬马中日渐衰弱、走向没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1945年7月,深谙历史规律的黄炎培造访延安时就曾向我们党提出这样的警醒。

重庆980多万亩水稻陆续成熟 机械化助力秋收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郭淼谈到,中国实现重点治理区域“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和国情地情的防沙治沙之路。中国政府通过环境政策、环境立法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予以保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